您的位置:中国台湾网  >  两岸交流专题  >  扩大文教交流  >  演讲稿  > 正文

项国宁:两岸新闻出版交流向前行

2012-07-29 12:43 来源:中国台湾网 字号:     转发 打印

  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“扩大文教交流”专题研讨会29日上午继续举行。台湾联合报社长项国宁在会上做了题为《两岸新闻出版交流向前行》的发言。(中国台湾网 杨丽 摄) 

  中国台湾网7月29日哈尔滨消息 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“扩大文教交流”专题研讨会29日上午继续举行。项国宁在会上做了题为《两岸新闻出版交流向前行》的发言。全文如下:

  两岸新闻出版交流向前行
项  国  宁
联合报社长
(2012年7月29日)

  在两岸交流的大前提下,文化交流是最重要且深入的领域,而在文化交流中,出版与新闻交流更是影响层面最广、最能直达人心,效果也最容易彰显的两个题目。

  为了讨论便利,将出版与新闻分成两个独立的领域来讨论。

  先就出版而言,两岸出版各有优势。大陆市场大、规模大,具有资源条件;台湾市场不足,但创意细致。当前全球文化版图,“华文”的竞争优势在中国大陆以量为基础的情形下正加速成长,但与欧美文化竞争,“质”的提升必不可少,而这正是台湾的优势。因此,两岸加强出版业的实质合作,让台湾的创意能够加入“丰富化”大陆的文化布局,共同迈向国际,推出高质量的文化作品,提升“华文”作品在全球文化市场的影响力与能见度,是两岸值得期待的发展方向。

  我们再做细致一点的区分:

  在数字出版方面,我们建议:

  一、专业人才交流、平台服务合作 

  两岸数字出版的实质合作需要更紧密。大陆的互联网发展蓬勃,数字出版发展具有市场与规模;而台湾的数字出版人才则有些创意上的优势,营运方式也较具多元性。双方应加强交流合作与善用“互补”性,在不违背两岸现行管理政策的情况下,对于平台合作、人才合作等方面,双方应该展现更大的包容性、开放性,共同以促进“华文出版的多元性”为目标,对两岸出版业才有更大的帮助。 

  二、建立共同打击盗版的平台 

  两岸创作者对于盗版都深受其害,诉诸法律过程漫长,有时还遭遇举证的困难。期能建立两岸打击盗版的合作平台,建立通报、纠举等机制,协助两岸的出版业与创作人保障权益。其实盗版不一定发生在大陆或台湾,一旦透过国际平台发布,遭遇盗版时皆无法获得保护。

  至于在传统出版的领域,我们看到的现状,是双方的版权交易,逐年增长,这是可喜的现象。其次,大陆简体版图书在台湾的进口额与销售额均持续成长,远远超过台湾图书在大陆的销售额。这样的交流不够平衡;另一方面,台湾出版社与大陆出版社合资成立文化公司,进行新书出版企划的整体规划,成效依然有限。

  因此,我们建议: 

  一.针对台湾图书极不容易在大陆书店销售问题,可以利用大陆各地的书展,让台湾图书公开展示并现场销售。

   目前仅有两年一次在厦门举行的“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”可以作现场销售。如果能增加机会,则大陆读者有更多机会认识台湾图书,对台湾图书在大陆的销售必有帮助。

  二.台湾出版社每年参加大陆的主要书展,但大陆出版社却无法参加台北的国际书展。

   希望开放这项限制,让大陆出版人有机会完整认识台湾的出版业,大陆出版社也可利用这个机会,在现场销售并与台湾出版社进行版权交流。

  三.尝试对等开放可以控股或独资的出版社试点。此点关系双方客观环境的差异,为避免敏感的政治问题,可先以儿童、生活、自然科学、艺术类别阶段性开放。

   四.共同建立书刊进出口平台,便于两岸图书进出口的审查时间。

  五.两岸共同建立专有名词或是一般用语的对照平台,以降低误会,增加了解。

   至于在新闻交流方面,个人在三年前提出的几项建议,仍可做为回顾过去,展望未来的检验标准: 

  一、开放传媒长期驻点、互设办事处。我们再三强调,新闻采访需要长期经营,才能深入,才能有系统且全面性报导对岸社会的各个面向。开放传媒互设长驻机制,只要不涉及任何政治敏感的领域与话题,无须过度顾忌,双方的互谅与共识是互信的基础。在此前提下,可各自订定相关规定与执行规则。这个问题在过去三年内,虽有沟通,但无进展。

   二、开放两岸驻点媒体采访家数及人数。台湾方面在大陆媒体驻点采访、驻台记者人数、入境申请手续、采访活动范围、租屋居住等方面,虽未全部开放,但有松绑做法。至于大陆来台驻点媒体家数,目前已从只有四家,增至十家,每家媒体来台驻点人数则从两人增至五人,采访范围已无须事前报备,这些都有较大幅度放宽,值得欣慰。但这是经过三年才有的进度,脚步仍不够快,我们希望加大步伐。 

   三、开放广告在对岸媒体刊登的限制。台湾因内部有不同声音考虑,近来对媒体刊登大陆广告的限制未松反紧,甚至成为政治议题。我们希望此事能回归到市场的考虑,务实的针对市场需求,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。 

  四、健全网络交流机制与环境。双方仍有不同的环境和制度,颇难契合。但目前大陆网络环境和网民言论和以往大不相同,应该可以开始探讨两岸网络合作的机制。 
五、思考特殊性质媒体合作经营。这是实验性较强的面向,若能从开放少数的合作案例作起,从实作的经验出发,对双方观念和作法的谋合将大有帮助。

  两岸新闻交流随着两岸关系回温,应有与时俱进的开展。寄望两岸政府能以更开阔的视野,正视上述问题,以实际行动,推动包括新闻与出版在内的文化交流,奠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。

[责任编辑:刘承思]

涉台常识
关于我们 | 本网动态 | 转载申请 | 投稿邮箱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法律顾问
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
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
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